(一)問題性質:
兵力優勢之盟軍欲威脅德、義軍補給線,評其戰略態勢之研究。
(二)有關因素
1.雙方兵力與戰力。
2.雙方兵力位置。
3.雙方補給線與作戰正面之關係。
4.地形障礙之影響。
5.作戰爾後發展。
(三)分析
1.就雙方兵力與戰力而言:
(1)總兵力:德、義軍兵力31萬2,000人,盟軍兵力46萬7,000人,兵力比為1.49:1。
(2)德、義軍:盟軍當面德、義軍部隊計有第206海岸師、第207海岸師、第5步兵師、第54步兵師、戈林裝甲師,合計2個海岸師、2個步兵師及1個裝甲師。
(3)盟軍:第7師於西西里島南方孟加塔至斯哥格力特間,由4個步兵師、1個裝甲師、1個空降師登陸;第8師於西西里島東南方波查羅至敘拉庫西間,由5個步兵師、1個裝甲旅、1個空降旅登陸,合計9個步兵師、1個裝甲師、1個裝甲旅、1個空降師、1個空降旅。
(4)盟軍採攻勢,已對德、義軍完成戰略包圍,
(5)小結:盟軍較佳。
2.就雙方位置而言:
(1)德、義軍:第206海岸師距離第207海岸師100英哩,相互支援需6.5日,第5步兵師、第54步兵師、戈林裝甲師距離第一線海岸師25英里,支援海岸師約需1.5日,部隊分散。
(2)盟軍:第7軍位於西西里島南方孟加塔至斯哥格力特間,距離30英哩,運動時間約2日,部隊分散;第8師於西西里島東南方波查羅至敘拉庫西間,距離30英哩,運動時間約2日,部隊分散,然盟軍部隊已完成戰略展開,並採取攻勢。
(3)小結:盟軍較佳。
3.就補給線與作戰正面之關係而言:
(1)德、義軍:西西里島陸上補給線計有2條,美西納海峽海上補給線計有1條,距離5英哩,路上補給線約75英哩,路上補給約需5日,惟德、義軍未取得制海權,海上補給線易遭威脅,加塔尼亞至美西納間為德、義軍之戰略翼側。
(2)盟軍:前進基地為突尼西亞,由海上登陸後補給線計有2條,距離200英哩,盟軍掌握制海權,海上補給線暢通無虞,並可運用角形邊際線威脅德、義軍補給線。
(3)小結:盟軍較佳。
4.就地形障礙而言:
(1)德、義軍:西西里島加塔尼亞平原遭哥納蘭加河、細米土河、第太納河等3條河流分割,河川與進攻路線垂直,可遲滯敵軍前進,作為有利主陣地帶,並用以掩護轉進。
(2)盟軍:西西里島加塔尼亞平原遭哥納蘭加河、細米土河、第太納河等3條河流分割,河川與進攻路線垂直,主力突穿後,有各個擊破敵人機會。
(3)小結:德、義軍較佳。
5.就作戰爾後發展而言:
(1)德、義軍:盟軍第8師當面守備部隊為1個海岸師、1個步兵師、1個裝甲師距離敘拉庫西25英哩,可於1.5日內抵達,惟德、義軍之兵力與戰力不及盟軍,無法有效阻止盟軍;另若須西部德、義軍打擊部隊距離敘拉庫西約170英哩,需11.5日方可支援,緩不濟急。
(2)盟軍:第8師於西西里島東南方波查羅至敘拉庫西間登陸,下轄5個步兵師、1個裝甲旅、1個空降旅,距離加塔尼亞30英里,可於2日完成戰略突穿;另距離美西納海峽90英哩,可於6日截斷德、義軍之補給線。
(3)小結:盟軍較佳。
(四)結論:
1.盟軍戰略態勢有利。
2.理由
(1)準則條文
086可能構成對補給線威脅之各主因素或狀況:
三、角形基地。
四、海權之運用。
五、優勢兵團指向戰略翼側。
097島嶼作戰之補給線:
二、特別脆弱。
(二)海上封鎖。
(三)空中封鎖。
102一條山脈或河川與進攻之路線成垂直時,在戰略上對取守勢兵團有下列之利:
一、能遲滯敵人之前進。
二、能作有利之前進陣地或主陣地帶
103一條山脈或河川與進攻之路線成垂直時,在戰略上對取攻勢兵團有下列之利:
二、進攻兵團主力突穿後,有各個擊破敵人之機會。
(2)兵家名言
麥克阿瑟:「在所有戰史中,名將之成功,有80%以上是先截斷敵人之補給線」。
(3)戰史例證
1950年韓戰之仁川登陸戰,美軍陸戰第1師主力於仁川港外月尾島實施登陸後,收復漢城,截斷北韓位於釜山部隊之補給線與退路,造成韓戰作戰情事為之逆轉。
留言列表